蜈蚣介绍 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发布于:2024-11-10 作者:耕读斋 阅读:286

蜈蚣是陆生节肢动物,有多体节组成,体节上有步足。

蜈蚣畏日光,昼伏夜出,喜欢在阴暗、温暖、避雨、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,常出现在潮湿的墙角、砖块下、烂树叶下、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。

蜈蚣的脚呈钩状,锐利,钩端有毒腺口,称为腭牙、牙爪或毒肢等,能排出毒汁。

蜈蚣凶猛,食物范围广泛,以昆虫为食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一、蜈蚣介绍

1、物种特性

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,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,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,故为多足生物。通常在农村较多见,常位于潮湿的墙角、砖块下、烂树叶下、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。一般在夏天出现。

2、外观特征

(1)蜈蚣的脚呈钩状,锐利,钩端有毒腺口,通常称为腭牙、牙爪或毒肢等,能排出毒汁。被蜈蚣咬伤后,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,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,一般长1.5毫米~34毫米之间。

(2)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,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;“钱串子”是蜈蚣近亲,学名蚰蜒,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;“石蜈蚣”也只有15 对步足。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,有35 对、45 对,最多的达到191对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3、机体机能

(1)消化系统: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。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,经机械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,才可以被蜈蚣吸收和利用。 消化道简单,从口到肛门为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直管道,口后为膨大的咽,它的收缩有助于吸吮食物。咽后的消化道为前肠、中肠及后肠三部分。前肠及后肠都非常短,中肠却很长。前肠主要起着接受、运送及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。中肠是食物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,后肠担任形成粪便及运送至尾节的肛门排出体外的任务。 消化腺为一对葡萄状的唾液腺,通过唾液管开口于前肠,唾液腺能分泌含有消化酶的唾液,可以湿润及初步分解食物。

(2)呼吸系统:蜈蚣以气管系统进行呼吸。 气管是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管状构造,壁上具有几丁质的螺旋丝,可支撑气管以利气体流通。气管有许多分支,分布在体内体壁的细胞与组织之间。 气管在身体两侧有与外侧相通的开口——气门,它是气管形成时留下的陷口,蜈蚣共有气孔6对,分别在第4节、6节、9节、13节和15节,其他各节都退化了,仅保留一点痕迹。各气门有关启装置,使气门可开闭,开启时气体出入无阻,闭合时可避免体内水分蒸发及外物入侵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(3)循环系统:蜈蚣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,但比较发达,管状的心脏在消化管的背方,贯通躯干部,并有围心膜包围,由后向前进入头动脉通向头部各个器官。除前行的背血管外,还有一对侧动脉包围了消化管并在消化管的腹面汇合成神经上血管,这些血管有分支进入血腔。此外,蜈蚣除末端几节外,在每节有一对心孔,心孔为血液从血窦进入心脏的开孔。

(4)排泄系统:蜈蚣的排泄气管为马氏管。它是着生在中后肠交界处的不分支的盲管。马氏管的盲端游离在血腔中,并自血液中吸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,把它送入后肠,经后肠重新吸收水分后,由肛门连同粪便排出体外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(5)神经系统:蜈蚣的神经系统和蚯蚓相似,属链状神经系。包含1个脑神经节,由神经分布到触角和眼,有两条神经连食道下神经节,食道下神经节有神经连大颚、2对小颚和颚足。此后则为2条后行的腹神经索和每节一对神经节,随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,每对神经节又发出神经到每个体节,以调节身体的活动。

(6)生殖系统:蜈蚣为雌雄异体。 蜈蚣生殖系统的生殖腺均在消化管的背方,是单一的卵巢或精巢,由一条生殖管,即输卵管或输精管,后来分为两条,绕消化道而下,分别开口于雌雄生殖孔。此外还有两对附性腺通生殖管的末端,雌蜈蚣有2个受精囊,雄蜈蚣有2个储精囊,它们皆通到输卵管和输精管的末端。 雌蜈蚣在卵粒成熟时充面体腔,临产前的母体,在受精囊内储有精子,使发育完全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时能与精子结合,成为受精卵而排出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4、生活习性

(1)蜈蚣惧畏日光,昼伏夜出,喜欢在阴暗、温暖、避雨、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。

(2)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,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、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、杂草、腐木阴暗角落里,夜间出来活动,寻食青虫、蜘蛛、蟑螂等。通常在10月天气转冷时,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,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(三月上旬),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。

(3)蜈蚣钻缝能力极强,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,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。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,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。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,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。

(4)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,性凶猛,食物范围广泛,尤喜食昆虫类。在早春食物缺乏时,也可吃少许青草及苔藓的嫩芽。

蜈蚣介绍,属于性情凶猛的节肢动物

二、雌雄蜈蚣鉴别方法

1、蜈蚣是雌雄异体动物,雌雄鉴别对雌雄合理配合饲养,减少饲养雄蜈蚣的支出,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。

2、蜈蚣的雌雄鉴别比较复杂,需从头部、体型、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可以确定。头部呈扁平状而较大,第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、体型较大、较宽,腹部肥厚,体质较软,用手挤尾部生殖区无生殖肢外露的为雌性。

3、头部隆起呈椭圆形,第21节背板后缘稍隆起,尖形,体型较小、较窄,腹部较瘦,体质较硬,尾部生殖区有l对退化的生殖肢的为雄性。

标签: 蜈蚣

相关文章

  • 忠两优荃晶丝苗水稻种子介绍 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

    忠两优荃晶丝苗水稻种子介绍 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

    属中熟偏迟籼型中稻品种。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8~10公斤,大田一般亩用种量0公斤,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。适于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。一、忠两优荃晶丝苗水稻品种...

    03-08

  • 粘娃娃800玉米品种简介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

    粘娃娃800玉米品种简介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

    鲜食糯玉米品种,出苗至鲜果穗采收91天,比对照春糯1号晚8天。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,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,一般公顷保苗5.0~5.5万株。经审阅主持单位提交的报审材料,该品种符合吉林省玉米品种审定标...

    01-20

  • 吉育303大豆种简介 低肥力地块22000株

    吉育303大豆种简介 低肥力地块22000株

    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,生育期平均122天,比对照合交02-69晚2天。4月末至5月初播种,条播行距9厘米。亩种植密度,高肥力地块20000株,中等肥力地块21000株,低肥力地块22000株。该品种符...

    12-28

  • 津白甜糯1号玉米品种的特性 鲜食糯玉米品种

    津白甜糯1号玉米品种的特性 鲜食糯玉米品种

    鲜食糯玉米品种。适宜春播种植,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。在肥水较充足的地块,80%的肥料可作底肥施入,20%在大喇叭口前期一次性追施。该品种符合天津市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天津市作鲜食糯玉米...

    02-25

  • 川康优粤农丝苗水稻种子特征特性 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

    川康优粤农丝苗水稻种子特征特性 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

   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。适宜播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,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0千克/亩以内,亩大田播种量在0-5千克,培育壮秧。秧龄以25-30天为宜,栽插密度5万穴/亩左右,每穴栽2-3粒种子苗。该品...

    06-10

  • 丰德存麦22小麦种子特征特性 高抗叶锈病

    丰德存麦22小麦种子特征特性 高抗叶锈病

    半冬性。适宜播种期10月初到10月下旬,亩适宜基本苗15万―18万。注意防治蚜虫、叶锈病、白粉病。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丰德存麦22小麦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国审麦2022...

    06-26

  • 隆丰256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中抗腐霉茎腐病

    隆丰256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中抗腐霉茎腐病

    出苗至成熟146天,比对照先玉335早熟1天。4月中旬播种,种植密度每亩4500~5000株。施肥,基肥应每亩施50千克。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。一、隆丰256玉米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...

    08-16

  • 150元内的鱼竿推荐 入门级鱼竿适合初学者

    150元内的鱼竿推荐 入门级鱼竿适合初学者

    150元以内的鱼竿比较推荐的有竹山二代、韧逍遥六代、巨鲤、白刺、黑鲨等种类。竹山二代:节数为3-7节,收缩长度为105-115厘米,安全钓重为1000-1200克。韧逍遥六代:节数为4-7节,收缩长度...

    04-02

  • 中科608玉米品种简介 夏播生育期102天

    中科608玉米品种简介 夏播生育期102天

    株型半紧凑,夏播生育期102天,比对照郑单958晚熟1天,全株叶片19片,幼苗叶鞘紫色,花丝浅绿色,花药绿色,雄穗分枝7~8个。适宜密度为每亩5000株左右,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全省适宜地区夏玉米...

    09-17

  • 博丰133玉米品种简介 中抗穗腐病

    博丰133玉米品种简介 中抗穗腐病

   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32天,与对照同期。喜肥水,应选择肥力较好的地块种植。适宜清种,保苗3500株/亩。该品种符合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一、博丰133玉米品种基本信息1、审定编号:辽审玉20...

    08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