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食用的芦荟品种 常见的有库拉索芦荟、中国芦荟等
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芦荟、中国芦荟、木立芦荟、开普芦荟、上农大叶芦荟等。库拉索芦荟:又名美国芦荟,叶片肥厚,汁水充足,可食用,亦可作化妆品用。中国芦荟:库拉索芦荟变种,一般在去皮、焯水后,放入酸奶...
06-06
1、栖木训练:先在笼中放1根栖木,让鹦鹉习惯站在上面。之后双手分别拿着栖木和食物,将栖木逐渐靠近鹦鹉,若鹦鹉站上去,则立即对它喂食,如此重复训练就能让它习惯站在栖木上。
2、手指训练:通过栖木训练之后,在鹦鹉面前伸出手指,如果它站上去,就奖励食物,如此重复训练就能让它习惯站在手指上。
1、栖木训练:
(1)鹦鹉训练上手的第一步,是栖木训练。首先要在笼子里放一根横着的栖木,让它们习惯站在栖木上。
(2)然后,可以一手拿着栖木,另一只手拿一些葵花籽之类的食物。将拿栖木的手慢慢靠近鹦鹉,如果它们站到了栖木上,就马上用另一只手给予它们食物奖励,让它们站在栖木上进食。重复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它们就能习惯站在主人手中的栖木上了。
2、手指训练:
(1)通过栖木训练以后,可以开始进行手指训练。训练方法和栖木训练相同,就是伸出手指,放到它们跟前,如果它们马上站了上去,就给予它们食物奖励。
(2)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,它们就可以习惯站在主人的手上了。
1、在刚刚将栖木换成手指的时候,鹦鹉可能会因为手指和栖木的质感不同,而不想站立,甚至下嘴咬人。
2、此时,千万不能把手指缩回去。不然的话,鹦鹉会认为这是一个不可站立的地方,以后就不会站到上面了。
1、鹦鹉没有鸟窝会缺乏安全感,导致鹦鹉不会生育。
2、如果不想鹦鹉繁殖的话可以无需鸟窝,需要繁殖则必须给鹦鹉放置鸟窝。
3、鹦鹉一年四季皆可繁殖,春秋季节适宜鹦鹉繁殖,夏季气温过高不利于鹦鹉繁殖。
标签: 鹦鹉
相关文章
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芦荟、中国芦荟、木立芦荟、开普芦荟、上农大叶芦荟等。库拉索芦荟:又名美国芦荟,叶片肥厚,汁水充足,可食用,亦可作化妆品用。中国芦荟:库拉索芦荟变种,一般在去皮、焯水后,放入酸奶...
06-06
饲养蜜蜂时需考虑蜜源、气候、周边环境、敌害情况等因素。蜜源:蜜蜂生存以及采花酿蜜均与蜜源息息相关,因此以拥有丰富且连续的蜜源处饲养蜜蜂为宜。气候:选择养蜂地点时,需考虑周边小气候是否合适,比如通风条件...
12-10
渔民依靠捕鱼为生,而翻车鱼的名字非常不吉利,渔民外出作业时遇到它们会觉得寓意很差,所以会感到害怕。不慎捕捞到翻车鱼的渔民,通常会将它放生,以此希望获得平安,因为安全对渔民而言重于任何事物。一、渔民害怕...
03-01
饲料鸡2个月左右即可出栏,杂交土鸡需4个月左右出栏,纯土鸡则要5个月左右。当肉鸡达到6-7周龄、体重达到1.9-2公斤时即达到出栏标准,出栏时要充分考虑饲料消耗、屠体品质、市场需求等因素。饲料鸡的养殖...
07-17
大眼虹银汉鱼比较难养。环境:鱼缸中安装过滤设备,确保水质清洁。水温:饲养水温以22-28℃为宜,同时注意维持水温稳定。水质:水体适宜酸碱度为6.9-7.5,水体适宜硬度为5-13°。喂食:杂食性鱼类,...
01-16
室内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可使用暖白色光为主,蓝色或绿色为辅的LED灯进行光照。室内光线明亮的情况下可使用一只10瓦左右的白炽灯来照明。红色和黄色的灯光不利于七彩神仙鱼的生长,应避免使用。一、饲养七彩神仙鱼...
02-04
矮象草地上部分安全越冬温度为5℃左右,而地下部分则可以忍耐零下5℃的低温环境。矮象草耐高温,适宜生长温度为25-32℃。遭遇霜冻后,地下部分仍旧存活,等到来年春季温度上升至14℃以上时,开始萌发生长。...
02-08
三元猪是指选择三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,它是一种杂交模式。首先将两个品种杂交出来的一代猪再与另一个品种的公猪进行杂交,这样的杂交效果比二元猪的效果更好。常见的三元猪品种有长约民杂种猪,它是将东北民猪与长...
01-14
金环胡蜂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胡峰,其中蜂王体长约48-50mm,雄蜂体长约39-43mm,工蜂体长约38-45mm。金环胡蜂为世界五大毒蜂之一,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,其攻击性及毒性较强,蜇伤严重时可...
01-13
1、熬蜡原料:巢脾、巢房盖都可用来熬制蜂蜡。2、加热融化:将原料放入铁锅中,加水加热,待温度升至62℃以上时,原料逐渐融化,此时继续加热,直至原料完全融化。3、过滤除杂:融化过程中边加热边搅拌,待原料...
09-30
热点文章
加州鲈鱼养殖周期多长 一般3-4个月
潜江小龙虾几月份上市 3月底就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市
高锐思628玉米品种简介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
糯特娇玉米种子特征特性 种植密度不宜过大
仔猪保温灯多少瓦合适 夏季的时候保温灯用150瓦比较合适
中国四大蜂蜜种类 分别是洋槐蜜、荆条蜜、枣花蜜、荔枝蜜
初秋换季养狗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别着凉感冒
甜椒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不同病害的症状不同